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汇报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10-10浏览次数:

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的前身是于2005挂牌即设立的王阳明研究所。经过两年的建设,2007年,学校在此基础上成功申报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基地2013年接受省教育厅的考核评估,再次遴选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016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研究基地的影响,学校决定加强基地建设,并报请贵阳市编制办和省教育厅,并得到批复,将基地更名为“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2018年研究院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培养单位,2024年获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建设单位。

研究院的指导思想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贵阳学院的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扩大贵阳学院的学术影响力。研究院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持服务教学,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的原则。第二,坚持内涵发展与平台建设并重的原则,既努力提升研究院的学术研究水平,又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第三,坚持注重实效,助推高质量成果产出,以实绩说话的原则。

一、基础条件

 研究院既是省教育厅的一个研究基地,同时又属于学校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单位,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三个专业方向,在校研究生105名,其中研究生党员47名。研究院现有教师14名,都属于专业技术岗,其中博士12名,教授2名,副教授11名。除副院长刘继平和任健从事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之外,彭帆(目前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读博士)与黎旖旎老师从事研究院日常事物管理工作,其余10名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校从提高整体科研水平,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宗旨出发,将基地的发展纳入学校2009-20152016-20202011-201520172025建设规划,使之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同时,学校统筹、整合相关学术资源,支持基地发展,并指导基地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术活动顺利开展,基地工作职责明确,运转规范。

研究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基地设有学术委员会。基地现有阳明文化馆、资料室、办公室等用房900多平方米,有打印机、复印机、多媒体、手提电脑、台式电脑等价值160余万元的办公设备。

二、科学研究

研究院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等各类课题100项,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举办阳明学国际会议——“知行论坛”共7届,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鱼梁讲会”近50期。成果获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开设阳明学课程,举办年度全校阳明文化活动月,并受省委组织部委托,培训党政干部300余人次。

研究院的科学研究对学校人才培养、本科教学的促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本来就包括学校其他院系的教师,教学院的许多教师因为积极参加研究院组织的研究课题,极大地提高了科研能力,而获得了高层次课题。如余文武教授、李金来等就因为积极参加研究院的课题,获得了国家课题立项。第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研究院组织的研究课题,如吴家宽、徐万洁同学就参加了赵平略教授承担的嘉靖《贵州通志》点校课题。不仅参加课题的同学极大地提高了科研能力,而且,影响并带动了很多同学。研究院现有决定,以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要带一名本科生参加。第三,研究院组织的科学研究方向相对集中,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获批了学校第一个学术硕士学位。

三、人才培养

在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下,基地认真做好阳明文化融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基地积极开展阳明文化方面的学生活动,自2007年起,基地每年都开展一次阳明文化活动月,组织学生举办阳明文化书画展、漫画展、诗歌朗诵等活动, 研究院组织了100余场学术讲座。这些活动,极大地拉近了普通学生与阳明文化的距离,既很好地普及了阳明文化,又使研究人员更加增强了普及阳明文化的责任感。基地的这些成绩加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2014年,贵阳学院以阳明文化特色为主,参加了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特色文化学校建设工作,被评为“贵州省特色文化学校”,同年,经校党委同意,基地挂牌成立阳明书院,并开展了系列工作。

2022年学校耗资200余万打造的阳明文化馆,里面有部分内容就由美术学院本科生直接完成,与音乐学院教师和学生开展了“心乐坊”大型关于阳明文化的歌舞活动。阳明文化馆宣传阳明文化,直接服务于本科教学工作:新生每学期开学时,研究院都安排老师与研究生接待本科生来参观与学习;同时在阳明文化馆内安排了专题讲座——“阳明讲坛”,定期为本科学生进行阳明文化的讲解,普及阳明文化。

四、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方面,基地近年来着力打造两个高端学术品牌,一是知行论坛,二是鱼梁讲会。知行论坛自2012年以来,共举办了8届。2014年的学术交流会邀请了韩国、日本的学者参加,2016年的学术研讨会有韩国、日本、越南、泰国及中国台湾的学者参加,大陆的有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参加,论坛共收到论文100余篇,是目前国内阳明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一。2022年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亦聚集了国内众多阳明学研究专家,如南京大学的李承贵教授等,今后,知行论坛继续走国际合作之路,不断扩大影响力。

鱼梁讲会是研究院自2015年以来重点打造的学术品牌,定位是高端学术讲座。2015年以来,中心先后举办了44讲,主讲的学者有长江学者、华东师大杨国荣教授、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浙江大学董平教授等国内著名学者,还有韩国阳明学会会长金德均教授,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所长金世贞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等国外著名学者。

除了请进来以外,研究院的学者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先后与韩国阳明学会、韩国忠南大学儒学研究所、韩国始兴文化院、韩国圆光大学灵性人文学研究所、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并与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签订了入驻协议,合作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研修工作,联合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学术研究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

五、社会服务

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一直是研究院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2009年起,基地承担省委组织部“阳明学专题”的干部培训任务,为省委组织部举办了6期全省党政干部培训班,培训了300多人次的党政干部。201311月以来,研究院教师先后在贵阳孔学堂、贵州省公安厅、省纪委、贵州省烟草专卖局、贵阳市人大、贵阳市纪委、贵州银行、茅台集团、中铁二局、盘江集团、韩国成均馆大学等单位作过120余场学术讲座,应邀在孔学堂、韩国忠南大学等单位作学术讲座多次。

基地还与上海鸿风领导力学院、贵阳孔学堂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学生实习、教师科研的基地。研究院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最大程度地扩大了贵阳学院的影响,树立了贵阳学院的形象,增加了学生对贵阳学院的认同感,也因而间接地服务了本科教学。

总之,研究院在多年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本科教学工作。当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今后,研究院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争取为学校人才培养、本科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审:刘继平,二审:程瑜,三刘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