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 联合开展全省阳明文化文物普查和调研工作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8-16浏览次数:

2025812日至815日,在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任健教授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刘松副教授带领下,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赴思南、玉屏、镇远、施秉、黄平、凯里、福泉、龙里等县市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贵州省阳明文化文物普查、调研考察和田野调查。

本次文物普查和调研考察是受省“四普办”、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委托,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物普查发〔20241 号)精神,对全省阳明文化文物相关遗址遗迹的全面普查,旨在考察全省阳明文化文物相关遗址遗迹的保存现状、在第三次普查的基础上有无增减、文物遗址遗迹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措施。

普查队通过实地调查测量、与相关地方文物保护中心和当地文物专家座谈交流、拜访民间专家和长者等多种方法,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信息。

普查队首先来到铜仁市思南县,与县文物保护中心覃主任深入交流和探讨了明代大儒李渭及其后学的学术脉络,并实地考察了李渭讲学遗迹观音阁(中和书院)、中和山的“中和”摩崖、点易洞的“点易洞”“云深处”、朝阳洞的“不舍昼夜”、万胜山顶的“卧月眠云”等处。

李渭手书的“中和”二字

随后,普查队驱车来到玉屏县与县文保中心喻主任和村支书兼文物专家郑孝碧做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走访了玉屏山和钟鼓洞。接着,普查队来到镇远县,向县文物管理局详细了解和咨询镇远县阳明文化文物保护情况,查阅《镇远府志》收集相关信息,并对镇远县的青龙洞、万寿宫、东山寺、博物馆等做了详细考察。

离开镇远,普查队赶赴施秉县,与文物保护中心专家座谈交流,查阅民国《施秉县志》中王阳明与施秉的相关史料,并考察湘黔驿道甘溪至新桥段(王阳明路过的偏桥)。

在当地文物专家带领下,普查队来到黄平飞云崖实地调研,对王阳明在飞云崖的详细情况做了认真了解,对《兴隆卫书壁》《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等做了文献考证和文物价值分析。

王阳明从湖南进入玉屏,过镇远和施秉,到达黄平,游飞云崖月潭寺,并应邀作《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

在凯里市文旅局开展座谈,座谈结束后,在孙应鳌研究会秘书长姜秀波先生的热心带领下,普查队重点考察了阳明文化文物遗迹最为集中的炉山镇,探访了王阳明曾游历过的天榜山(该山因形似“皇榜”而得名),仔细考察了驿道遗存和云溪洞,拜谒了孙应鳌墓和孙文恭公祠。

在福泉市,文旅局退休老局长倾囊相授,详细讲解了王阳明在福泉的事迹与可能的遗迹位置,特别强调了王阳明在平越驿站的重要信息,座谈交流结束后,普查队在县文旅局文保中心袁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平越驿站。

王阳明入黔和离黔都经过龙里。普查队来到龙里,与文保中心相关专家做了座谈交流,对阳明在龙里的遗址遗迹进行了热烈交流,对《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作了鉴赏分析。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考察,普查队系统梳理了上述地区阳明文化遗迹的保存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深化了对阳明心学在黔传播路径的理解,为项目的后续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审:任健,二审:程瑜,三审:刘继平)